春分过后,一年一度对祖先慎终追远、祭祀扫墓活动的清明节即将来临。每当这个时候,常有朋友问我,你们信耶稣的人,不拿香拜拜,这样不是很不孝顺吗?连最基本做人的道理都不懂,不知慎终追远,饮水思源,难怪人家说你们「死没人哭」。
以上的说法,常是基督信仰给人的刻板印象与误解。事实上,旧约圣经中著名的十诫,特别提到孝敬父母。这十条诫命分为二组,头五条是关于神与人的关系,后五条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。但独有一条很特别,『当孝敬父母,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─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。』这论到孝敬父母的诫命,表面上看是人与人的关系,却被列在第一组,就是与神相关的诫命中。这含示了一件事,因为父母是生命的源头,而孝敬父母就是尊重我们的源头,这源头至终乃是神自己。
此外,圣经对于先祖的重视,可见于圣经里有许多家谱的记载。新约圣经的开始,马太福音第一章就是耶稣的家谱。
既然圣经和国人都讲究孝敬父母,敬重先祖,如此,冲突点何在呢?
※ 孝敬与祭拜划上等号
孝敬父母是人的天性与美德,存在于不同地区,国家与种族之人的心灵中。这是与生俱来的,在人类有祭拜的行为之前,就已经存在,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达。但渐渐的这些心灵层次中善美的表现,在华人社会中,因着习俗与传统,而不知不觉将孝敬与祭拜划上等号,因此将原来不相关的二件事结合在一起。殊不知,孝敬父母与祭拜与否并无直接关系。举例来说,很多地区或国家的人们并不祭拜先祖,却没有不孝的疑虑。
※ 祭祖与记祖混淆
「祭祖」与「记祖」,一个是方式,另一个是态度。正如孝经开宗明义:「夫孝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」可见中国古圣明事理重孝道。祭祀之原始意义,乃是敬天、明德、教孝、报本返始,却不重现今祭祖的习俗与方式。欧阳修也所说:「祭之丰不如养之薄。」这也是强调态度问题,而非外在仪式性的虚空作法,所以对祖先应表以尊敬和记念,却不在于敬拜和祭祀。
※ 人伦道德与传统不分
一般人祭拜祖先的主因有二方面。第一,是基于对于未知之事的害怕或迷信,认为人死了可能变成鬼来害人,或变成神来保佑人,或能为着死人赚取功绩等。其实按着圣经,人是人,鬼是鬼;是不同类的。约伯记七章说:『云彩消散而去,照样,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。他不再回自己的家,他本地也不再认识他。』这表示人死后到阴间去,并不会成为鬼再回到人间,当然更不会在人间有任何的活动。人死后下到阴间就不再上来,不会变鬼来害人,也不会变神来帮助人,毋须拜死去的人。
第二,是为了对祖先表示「孝敬」。中国人重孝道,讲求慎终追远,表现于行动上的便是祭拜祖先。关于这点,在前面段落已经谈过。这个态度是可取的,但方式不该坚持如此。祭祖的作法,已从起初记念先人的观念转变为迷信的思想,这是不可取的。一个作法一旦成为传统,就容易使人心受到禁锢,以传统取代了原本美好的德行,而失去原意。
※ 真正的慎终追远
真正的慎终追远,应该是父母还在的时候,我们该好好尊重并对待他们。而追远是要纪念我们的源头,形式上的祭祖,使我们能想起来的不过就是四、五代,再远也追的不够远,真正的追远是追溯人最初真正的源头乃是神。因此尊重父母的意义是尊重我们的源头,人也才会尊重神。
※ 传统是可以改变的
所谓的传统习俗,是一代接一代相袭下来而形成的习惯,这些习惯绝非神圣不可改变的。只是需要当代的人再重新去思考背后的真义,才可能有改变的力量。
※ 为环境而改变传统
根据台湾区造纸业公会统计,台湾每年进口及自产的敬神用纸(纸钱)约十二至十五万吨;台湾每年烧掉的纸钱,至少排放十八万吨二氧化碳这些纸张等于砍掉200万颗树。这些纸钱形成的二氧化碳量,等于650万辆车子,跑1000公里环岛一圈。而15万公吨的纸钱市价大约150亿元,每年就这样被烧光,不但伤害环境,它还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,等于我们自己破财来伤害自己的健康,真是讽刺的一件事,是个不良的传统习俗。
※ 为健康而改变传统
环保署指出,烧纸钱会产生许多种空气污染物,例如含碳粒状、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一氧化碳,以及多环芳香烃等有害空气污染物。消基会过去检测纸钱及拜香焚 烧后的空气污染物,也发现纸钱及烧香燃烧的废气中,有苯、甲苯及乙苯等化学物质,长期吸入将对人体健康有害。消保会表示,研究报告指出,烧香易产生多环芳香烃化合物(PAHs),这种化合物在柴油车废气也验出,是环境中最多的致癌化合物。
长期研究香的台师大化学系教授吴家诚说,香因不完全燃烧,才余烟袅袅,实验室曾检出这些烟含有丙酮、甲荃、甲苯、二甲苯、氯苯及多环芳香烃等有毒物质,除了有致癌风险,也可能引发肺水肿、气喘、肺尘症。
※ 为心灵而改变传统
回顾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「改变传统观念….。」希望绝大多数仍在烧香与烧纸钱祭祖的国人,心灵不再以迷信的传统为枷锁。作为廿一世纪的世界公民,我们都有时代的责任,对于那些反智的迷信陋习必须加以摒除。祭祖的传统作法是可以和孝道的精神完全分开的。为环境,为健康,为心灵,请全民勇敢对传统做出改变。
※ 「清明」心思,重新审视传统
本文不是为着引起信仰上的争辩与冲突。而是希望读者在清明时节,能心思「清明」的重新审视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传统。
最后,以清华大学潘荣隆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:「宗教是绝对的,易生对抗,所以要彼此多所尊重。文化却是多元的,故可选择。习俗赖养成,故可移易。传统是累积的,故可更新。让文化的归文化,习俗的归习俗。当人们了解传统的祭祖不是真诚的信仰而是一个斗大的真实笑话,人们会摒弃这种文化,更易这种习俗,鄙斥这种传统。反过来也会很严肃的选择那真正的信仰,而且笃信不移,终身不易。而基督的信仰,耶稣基督,就是那惟一合情,合理,又真又活,无法拒绝的选择。」
关于「清明节」的相关阅读:
< 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 >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