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可以让你去,但对于基督徒而言,有一个国家肯定是想去看看的,那就是以色列。
比如,你不觉得实际看到加利利海和死海,看到当地生长的无花果树,或者浪子饥饿时吃的「豆荚」(角豆),甚至摘下来吃吃看,和光是从书上读到的感受大不相同吗?
其实不光是基督徒,就连许多非基督徒也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心。一个小国如何在烽火之间茁壮成长,本来就是一个稍微有点思想的人会想去理解的事。不管是科技的,教育文化的,产业的,自然风光的,以色列的每一面似乎都能引起许多人的兴趣。
所以2016年春天,水深之处团队决定进行史无前例的跃进,全员分批到以色列移地工作一个月。在行前我们先整理一些相关的信息分享给读者。如果大家愿意支助我们的行程或摄影器材,也欢迎和我们联络......
1842年的印象(戴维·罗伯茨) 出处:维基百科
1
我们想去走走的城市,除了大君王之城耶路撒冷,第一个不是有「马槽」光环加身的伯利恒,而是耶稣默默生活三十年的故乡拿撒勒。
根据考古,拿撒勒曾经中断数百年之久没有人居住,一直到公元前200年才又有人居住,而且之后一直有人居住,彷佛是为了耶稣的到来而做准备。
在路加福音1章28节,天使加百列到了拿撒勒,对童女马利亚说:「蒙大恩的女子,愿你喜乐!主与你同在了。」由于马利亚的配合,耶稣成孕在她里面,并且由于罗马帝国的户口政策,耶稣到了产期生在伯利恒,后来又逃往埃及躲避希律王的追杀,事过境迁后才随同父母重返拿撒勒城,在那里长大,因此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。
「到了一座城,名叫拿撒勒,就定居在那里。这是要应验那借着众申言者所说的,祂必称为拿撒勒人。」(太2:23)
你能想象一位至高至大的神,长大后成为一个木匠默默工作,在一个小地方过平凡的日子是甚么样的感受吗?
我们不知道,也无法完全感受,但还是想去走一走,吹一吹同一个山谷的风,踩在同一片土壤上。这样彷佛是带着住在你里面的基督,一同回味往日的时光。
也许正因为人同此心,才会有那么多的游客到此一游吧。
出处:维基百科
2
从地理位置上来看,拿撒勒位于耶斯列平原的一处谷地,北边不远处有迦拿和拿因两座古城;往东距离他泊山约八公里,距离加利利海约二十公里;往西北四十公里是滨海大城海法;往西南方十余公里则是兵家必争之地米吉多,也就是启示录当中末日之战的地点。由于邻近南北往来的交通要衢,自第一世纪起,罗马人在附近开辟了几条大道,前往耶路撒冷的人潮,和从埃及和大马士革来的商旅在此会集。
以色列复国以后,拿撒勒成为「北部区」的首府,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阿拉伯人城市。包括邻近的上拿撒勒在内,整个都会区约莫11万5千人,其中上拿撒勒的居民约4万人,以犹太人居多;拿撒勒则以阿拉伯人为主,约有7万5千人。比较特别的是,半个世纪前本市的阿拉伯人基督徒曾经高达人口的6成,如今虽然逐年下降,仍有35%~40%左右,其余的则是穆斯林。因此,这里是一个「犹太」、「基督教」与「阿拉伯」三方交集的政经文化重镇,非常值得到此间一游。
图片摘自Google Map
然而今日人尽皆知的拿撒勒,在历史上却是长期没没无闻的。比如史学家约瑟夫提到的加利利村落中,就一点没有提到拿撒勒。
不过这重要吗?其实一个城市真正的价值,原本就不在于城墙有多高大,人口有多少,而在于它诞育出甚么样的人物,有甚么样的人物在这里生活过。
原本微不足道的拿撒勒,仅仅因为耶稣的缘故,就成了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城市之一,每年从世界各地来的朝圣者及基督徒络绎不绝,一年可以达到一百万人次之多。所以很多时候,并不是你做了多少事的问题,而是谁住在你里面;只要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在你里面,你就成为历史上不可抹灭的一页。
3
有些圣经学者告诉我们,以赛亚书11章1-2节的这段话和拿撒勒是很有关系的:
「从耶西的本必发嫩条,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。耶和华的灵必安歇在祂身上,就是智慧和聪明的灵,谋略和能力的灵,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。」
这里的「嫩条」和「枝子」都是在指救世主弥赛亚,也就是基督耶稣;换句话说,基督是从戴维王的父亲耶西发出的枝条,也就是戴维王室的枝条。但到了耶稣出生时,戴维的王位早已倾覆,以色列早已亡国,也就是说,戴维王室的干早已剪除,所以新的枝条从耶西的本萌发,从他的根长出,表示这枝条是在寒微的环境中萌芽生长。而且照希伯来文看,「拿撒勒人」这称呼和「枝子」(netzer,奈则尔)听起来很相似。所以,耶稣是拿撒勒人含有双关的意思,说出祂不是生于显赫的王室,也不是长于耶路撒冷那样的名城,而是生于一个贫寒之家,长于被藐视的城。祂这位拿撒勒人(枝子),不是庄严大树高耸的枝子,而是看来微不足道的枝条。
无论如何,被称为拿撒勒人,在当时并不是好事。比如约翰福音第一章,当腓力对拿但业说:「摩西在律法上所写,和众申言者所记的那一位,我们遇见了,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。」拿但业却回答他说:「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么?」可见这里是一个受人藐视的小地方。因此,当彼拉多以荆棘冠冕戴在耶稣头上时,他特意写下「拿撒勒人耶稣 犹太人的王」,作为临刑前的嘲弄。到了使徒行传24章,犹太人还以「拿撒勒派」来称呼基督徒,作为对他们的轻蔑。
然而,也因着耶稣是如此的低微,所以祂能贴近所有软弱的人,体会所有遭患难之人的处境,怜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。因此拿撒勒人这个被攻击的名号,也就一转而为甜美的称呼;光是在使徒行传,「拿撒勒人耶稣」一名就被提起八次,拉近了和人们的距离。
出处:维基百科
耶稣的人生是从伯利恒的马槽,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的过程。但祂一生的模型,都在无名小城拿撒勒那里。希望我们能有机会在拿撒勒那里,省思这一生所必须仿效乃至复制的榜样......
< 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 >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