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的标题是《泪》,文本平实简单,但是内容却非常令人震撼:
作者木苦依五木 照片来源:华西都市报(下同)
爸爸四年前死了。
爸爸生前最疼我,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。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。
妈妈病了,去镇上,去西昌,钱没了,病也没好。
那天,妈妈倒了,看看妈妈很难受,我哭了。我对妈妈说:「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,我支持你,吃了我做的饭,睡睡觉,就好了。」
第二天早上,妈妈起不来,样子很难看。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,把妈妈送到镇上。
第三天早上,我去医院看妈妈,她还没有醒。我轻轻地给她洗手,她醒了。
妈妈拉着我的手,叫我的小名:「妹妹,妈妈想回家。」
我问:「为什么了?」
「这里不舒服,还是家里舒服。」
我把妈妈接回家,坐了一会儿,我就去给妈妈做饭。饭好了,去叫妈妈,妈妈已经死了。
课本上说,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,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留下的泪水。
至亲的死亡,对于一个小女孩是这么无奈,无奈到缓缓道来时平淡如水!
文章的作者「木苦依五木」住在偏远的大凉山。当记者透过老师进行电话采访时,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引发了外界的关注,还上了人民网和新华网。
记者报导说,木苦依五木的大姐、二哥在外打工;母亲去世后,年迈的爷爷、奶奶还要照顾同为孤儿的堂妹,所以她上学就带着弟弟一起去。下午放学后,她一个人上山割草,然后再带着草回家喂猪、煮饭。晚上大人不在家里住,她带着两个弟弟自己住。现在弟弟们被接到西昌的爱心小学去了,晚上只剩她和堂妹一起住。当记者问她晚上怕不怕的时候,她回答说:「我们家有狗,我不怕!以后我都不会害怕!」
木苦依五木和弟弟们
穷困孤苦,不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,遑论是孤儿?
所以不管木苦依五木怕不怕,她的国家都必须好好照顾像她这样的孩子。
圣经上也一直提醒我们,要好好照顾各种弱势的人,包括孤儿。远从摩西时代,出埃及记22章22节就吩咐以色列人说:「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。」旧约中也有许多篇章写到,以色列人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,为困苦和贫穷的人施行公理;要给孤儿伸冤,为寡妇辨屈,否则万军之耶和华必施行审判。因为耶和华是给孤儿寡妇伸冤的,祂要存活孤儿,作他们的父。申命记中甚至具体地表示,以色列人当如何帮助孤儿寡妇:
「你在田间收割庄稼,若忘下一捆在田里,不可回去拾取,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;这样,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手所办的一切事上,赐福与你。你打橄榄树,枝上余剩的,不可再打;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。你摘取葡萄园的葡萄,所余剩的,不可再摘,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。」(申24:19-21)
「每逢第三年,就是十分取一之年,你把一切出产的十分之一完全取出,就要分给利未人和寄居的,与孤儿寡妇,使他们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饱足。」(申26:12)
到了新约时代,使徒雅各仍然提醒信徒:「在神与父面前,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敬,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,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玷污。」(雅1:27)
他的意思是,如果你敬畏神,你愿意活出神的性情来,那么在积极一面,你就会去看顾孤儿寡妇,照着神的爱心行事;消极一面,你也会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玷污,照着神圣别的性情从世界圣别出来,这乃是基督徒生活的特征。
然而,人不只有肉身上的孤儿。一个人若是没有神作他的父,作他的支柱,作他生命供应的源头,纵然他双亲都在,某种意义上他仍是一个孤儿,一个心灵的孤儿。
幸好主耶稣在受死以前告诉门徒说:「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,我正往你们这里来。」(约14:18)
这番话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适用。耶稣的死不是殉道,因为殉道者是一去不复返的。但耶稣回来了,因为祂乃是作我们的救赎主,为我们的罪审判受死,三日后复活,成为赐生命的灵内住到接受祂的人里面,把生命和盼望带给人。
祂往每一个愿意向祂敞开的人这里来,往每一张向祂敞开的口这里来。
当你孤苦无依时,不要徬徨,不需要写全世界最悲伤的作文,只要转向那怜恤人的父和赐诸般安慰的神;祂爱我们,甚至将自己的爱子赐给我们,在恩典中将永远的安慰和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,你可以完全信靠祂!
< 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 >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