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○三年度专科护理师的国家考试考题有这么一题:
虽然卫福部公布的答案是「(A)罪行两人均不成立」,却在网络上起了不小的讨论声浪。
一位医师直接说:「(在现在台湾的社会中,)虽然无奈,但答案是「(D)罪行两人均成立」。另一位专科医师也针对「公共场合遇到突然昏迷的病人」的情况做了分析,身为医疗专业人士到底该不该出手相助,作者的结论是:可以帮忙通报站务人员,或是转头搭你的车,「不管你救不救,反正我是不救的。」
因着台湾医病关系的紧张与社会的氛围,使得医师对于救助路倒的病人变得更保守。许多关心台湾医疗环境的人,或是听到这些来自医护界声音的人,也许会感叹:谁能在我们倒下的时候帮助我们?
这篇文章提及《好撒玛利亚人法》(Good Samaritan law),这个法律实行在美国和加拿大,是给「对伤者、病人的自愿救助者」免除责任的法律,目的在使见义勇为者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,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,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、病人士施以帮助。该法律的名称来源于《圣经》中耶稣所做的「好撒玛利亚人」的比喻。
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前面考题的答案,也跳脱复杂的医病关系问题,单单来看这条法律背后,圣经中这个「好撒玛利亚人」的原型:
圣经路加福音十章25~37节,比喻中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城去,在路上遇到强盗,把他打个半死,并把他丢在路边走了。这时路过一个祭司,祭司看见了这人,却从对面过去了。又有一个利未人(帮助以色列人敬拜神的人)也经过这里。他也看见了,却也照样从对面过去了。
从高处的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城,按着圣经的寓意,可以领会成这个人正在下坡的光景中,也就是在人低落的时候,偏偏又遇上强盗,把他打个半死、丢在路旁,这时候这个人一定是相当的无助与绝望。
不过这时候,圣经上说:「但有一个撒玛利亚人,行路来到他那里,看见他,就动了慈心,上前把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,包裹好了,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,带到客店里照料他。」在这个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,这位「好撒玛利亚人」前来帮助他。
感谢神,在人最需要的时候,祂来了!这位好撒玛利亚人,就是指着主耶稣。撒玛利亚人,在当时是被以色列人瞧不起的,就像主耶稣被许多人藐视、弃绝,但在人最需要拯救的时候,他却来到,并且动了慈心,不仅将这位伤员包裹好,更带他到客店养伤。
那么谁是这个路倒的人?广义来说,这里的「倒下」包含着身体和心灵两种层面。身体上的倒下,像是心律不整,还有医疗常规或是急救S.O.P.可以参考,那心灵上的倒下呢?我们也许身体健全,但不能否认,我们有时也像比喻中的这个人,正在走下坡的光景中,在我们的低谷中,又碰上许多环境与试炼,也许是人际关系、家庭、工作、生活的压力,就像强盗一般,把我们打得半死。不过环顾四周,现今的社会中,就连身体倒下了都不见得有人愿意帮助,那人内心更深的需要,我们能指望谁呢?
我们不禁要问:谁知道我们的情形?谁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?
感谢神,主耶稣就是这位好撒玛利亚人,圣经写道:「(撒玛利亚人)看见他,就动了慈心。」我们的困难,主耶稣实在看见了,祂知道我们心里一切的情形,并且也绝对不会撇下我们,祂亲自包裹我们的伤处,带我们到客店接受照料,这是何等慈心、何等怜恤!
耶稣的门徒彼得论到主,祂是「我们魂的牧人和监督。」接受主的医治和照顾其实很简单,我们只要转向祂,向祂祷告:「主耶稣,我向祢敞开,求祢医治我。」向祂大能的膀臂敞开,祂就医治我们的伤处,使我们重新得力。许多基督徒能见证,虽然我们在各样的重压当中,我们却能说「那等候耶和华的,必重新得力,必如鹰展翅上腾。他们奔跑却不困倦,行走却不疲乏。」
(作者为台大学生)
< 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 >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