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都是儿童班长大的,但情形完全不一样。
刚上大学时,他第一次背井离乡,所谓:“金窝银窝,不如自家的稻草窝”,来到一个满了不确定性的新环境,许多事情需要重新适应。这时,弟兄姊妹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他在汪洋中那根救命的浮木。
听说他一拿到大学入取通知书,就连忙抱去会所向弟兄姊妹求助。要知道,当时他甚至没有过正常的召会生活。当许多儿童班长大的还在想,上大学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能够脱离青少年期所过的召会生活,想要在这个新环境里独自闯荡,对入住弟兄姊妹之家总是悬而未决的时候。他毅然在大学的迎新周一完毕,就赶紧搬进弟兄之家,紧紧联于弟兄姊妹,一住便住了四年。
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他总是不那么长进,对真理也慢半拍,不太有胃口,在他身上甚至连表面的属灵也很难找到。但记得有一次,在他大三结束后的假期期间,我们在相调之旅中被分到同一间寝室。那一晚,我们聊了许多。在对话中,我意识到他在这些年间成长了不少。那恐怕是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,我们那么认真地聊到参加两年的全时间训练的事。看来在他住在弟兄之家的这些日子里,至少有一颗受成全的心志种在他的里面。这颗心志需要更多的栽培和浇灌,好茁壮成长。
另一位弟兄刚上大学时,背负着情感的包袱住在学校宿舍里;当时弟兄们常常为他祷告。他在宿舍磨了一个学期,至终住进了弟兄之家。放下情感包袱后的他明显得着释放,在召会生活里的各样操练都非常“冲”,积极地配搭事奉。
在他上大三那年,我们在校园的开学福音里配搭接触人。在接触新生的事上,他特别地冲,叫我一点也不敢懈怠。我以为有了一位那么积极的配搭,福音喂养的工作就可以驾轻就熟。岂不知主调动万有,叫我们都要学更深的功课。我们总是对喂养人的方式/做法有不同的意见,在牧养小羊的过程中更是常常彼此捶打。
在他大四那年的一次交通里,难得听见他对我说,他认为自己这几年在召会里其实是混日子,而且还混得有模有样。我对他的自知感到喜乐并且安慰。
在启示录里,士每拿召会与老底嘉召会成了何等的对比!在世界眼中贫穷的士每拿,主却以之为富足;在世界眼中富足的老底嘉,主却以之为贫穷。
弟兄能看清自己的光景乃是神的怜悯,当我们越看清自己除了可憎可恨的之外,没有别的什么,就不敢擅自做主,也不敢凭自己的力量作什么,反在一切的事上等候神的旨意,倚靠神的力量。
感谢主,我们总在毕业前学了一些功课。
(成)
< 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 >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