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我认识素珍的时候她还在上中学,只有十几岁。
民国55年文星书店出版我的第一本书《这样好的星期天》,她看了给我写了一封信,我记不清她怎样称呼我的,大概是康老师吧!那个时候还是个尊师重道的年代,我只不过出了一本书,怎么当起老师来了。我工作的公司年轻女同事都喊我康阿姨,我回信对她说你就叫我康阿姨吧!
那时我四十多岁,有三个小孩,又在上班。那时很少人家中有电话,大家有事都书信往来,我因为忙碌常常忘记回朋友的信。她们说写信给我常会石沉大海,见面的时候我只有低着头任他们笑骂。素珍还是个孩子,她不会了解一个女人工作、结婚、生子之后的忙碌,她来信我都尽量回复。
我不明白一个十多岁的孩子,怎么会喜欢我写的东西,原来她父亲和我是同乡,也是河南人。她说她在我书中知道的河南比他父亲说的还多,跟我通信她有一种回到故乡,看见族人的感觉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她来信说她考上了大学,念的是中文系,她还说除了中文她对其他科目都不太有兴趣。然后告诉我她结婚了,有了孩子,后来我们的信就中断了,我当然谅解她这个时候的忙碌。
我的作品不多,很久才出一本书,新书出版又会接到她的信。她对我说喜欢我那篇东西,以及那些句子,她现在在屏东潮州高中教国文,她常把我书中她喜欢的东西 拿到课堂上与她的学生分享,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。她还常在黑珍珠莲雾和芒果上市的时候,请快递送来给我尝鲜,因为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,黑珍珠莲雾和芒果 都香甜无比。
我退休之后时间过得更快,不要上班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,没几年就觉得体力不如从前。我写信告诉她我住在大安公园附近,常去那里散步,走累了就坐在椅子上休息,东张西望一脸茫然。
我们这样通了三十年的信没有见过面,今年她当选了模范老师,教师节那天要来台北接受表扬,希望和我见面。通了三十年的信,在彼此心中虽然很熟悉,但是毕竟 没有见过面,如今要见面我有点近乡情怯之感。写信告诉她河南人木讷,我不会讲话,她看到我不要失望才好。她回信说她也是河南人,她也不会讲话,要来见我她 也有点紧张呢!
为了和我见面,她教师节接受表扬之后在台北多留了一天,第二天我们约在仁爱路福华饭店吃午饭,那里可以聊天。我们竟然同时到达餐厅,互相看了一眼就认出对方,坐定以后我拿出两本我写的书,一个仿铜制的牌子,上面有一串葡萄和一句诗篇中我很喜欢的话:
「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。」让我想到风和日丽,百花开放。
我告诉她我是基督徒很喜欢这句话,我们通信三十年,今日得见心中充满了欢喜。
她说她也是,拿了一大罐屏东蜂蜜和零食送我。
这时有个熟人向我们走来,我介绍素珍是我三十年前的小读者,那人走后素珍说:
「你说我是你三十年前的小读者,我感到我好像回到了少女时代。」
我说:「和你在一起,我也感觉年轻了三十岁。」
两个自称不会说话的人,你一言、我一语没有冷场,聊了三、四个小时,要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。
2
素珍回屏东之后写了这样一封信来:
康阿姨:
返回屏东已一周了,但那日在福华相聚的喜悦、感动、美好的感觉仍时相萦绕。生命中的缘分真是奇妙!少年时因着喜爱您的书,感动之余寄了封仰慕的信,就这样 牵出长达三十年的情谊,看似清淡,实则隽永。您向朋友介绍我是:「三十年前的小读者。」这话令早已告别年轻多年的我,恍惚又回到强说愁的文艺少女时代。
回到学校正好上曹丕的〈典论论文〉,谈及文学的不朽价值,也介绍了苏轼的〈水调歌头〉,词中有「不应有恨」的词句,我有感而发,跟我的学生娓娓介绍与您因 文学而有的一段情谊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,眼神中散发着羡慕、新鲜和向往!他们大概难以想象,凭着几本书,两个从未曾见面的人,竟可叨叨絮絮相谈甚欢!我喜 欢和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感动,孩子们也爱听我讲述课本外的经历。康阿姨,在不知不觉中,您也为我的学生们上了一堂温馨的课程啊!
我相信您不善辞令,在您的几本书中我勾勒出来的您大约是这样的:依赖朋友、良善、不坚持己见、容易感伤……可是就是这样平易家常,让我每看您的书,心有戚戚,如和风丽日!有您的文字作伴,让我有机会多了解父亲的故乡,您脱口而出的俗谚俚语,家乡故事,为我的课堂上添了几许生动,学生对我说听了我多次描述, 真想到河南中原瞧瞧!
虽然已来到21世纪,周遭正以一种轰轰然的速度疾驰,追求快速、新鲜、多变,似乎成了必然的时尚。可是我还是喜欢漫悠悠的步调,喜欢有岁月感的好书!谢谢 阿姨题字相赠的《十二金钗》与《良夜星光》,这两本书陪伴了我近三十年!也是我的床头书。现在有了您赠予的精装本,今天我把旧有的这两本书,依依不舍送给 我们班上国文小老师,她们听我介绍您的书想必也会跟我一样珍惜。今早把珍藏多年的《十二金钗》、《良夜星光》慎重交给学生,真有一种嫁女儿的快乐与怅惘。
台北想已染上秋意了!希望下回再相聚,一起去公园走走,吹吹风,听阿姨饱含生活智慧的话语!有话说给知人,真是快乐的享受。
3
那天在福华饭店,素珍一脸笑意,昂首问我:
「两个从未见过面,木讷的河南人,见了面怎么这么有话说?」
我说:「我们虽未见过面,通了三十年的信,彼此的心灵应该是相通的,我们家乡有句话:有饭舍给饥人,有话说给知人。有话能讲给懂得自己的人听,那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!」
我还告诉她博大高深的中原文化年轻时我不懂,年岁大了才慢慢明白,让我在人生最艰困的时刻仍能感受到诗篇中我送她的那句话:
「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。」
编按:
本文原刊于文讯318期,部分文字业经作者增润。
文章中所引「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」,出自《诗篇》第三十篇第五节。圣经中神对于祂的造物,特别是对于人的爱,经常被翻成「慈爱」。
在中文里,「慈爱」是一种长辈对于晚辈的爱,我们可以在圣经的第一卷书《创世记》,具体看见神的慈爱。《创世记》第一节提到神创造天地,然而地却受了审 判,如同第二节所说的「变为荒废空虚,渊面黑暗」。在这种荒凉可怜的光景中,神进来了,而且「神的灵覆罩在水面上。」这个「覆罩」的意思,是指神的灵好像 母鸡张开翅膀一样,保护并孵育着被水淹没的大地。接下来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故事了,神因着祂的慈爱,借着祂的说话而复造了万物,最后更照着祂的形象和样式造 了人。
所以《诗篇》第三十篇提起「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」以后,第六节紧接着说:「诸天藉耶和华的话而造,万象藉祂口中的气而成。」诗人体悟到神的创造乃是基于祂的慈爱,基于祂的爱。事实上,爱不仅是神的一种属性,爱的实际就是神,神就是爱。
< 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 >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