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读:被讨厌的勇气

girl in a paper hat最近读了一本朋友的译书:「被讨厌的勇气」。光看书名就颇吸引人。没有人喜欢被讨厌,但是若要一直要讨好每个人,活得也太辛苦了;为了不要讨好人,宁可我行我素,做一个让人讨厌的人,的确是需要很大的勇气。
 
只是,这样的生活真的就会更好吗?再看看封面上的副标题:「所谓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讨厌。」哇!这是不是更劲爆了?!这书是要教人做个反社会的独行侠吗?
 
看看封底二行大字:问题不在于「世界」是什么样子,而在于「你」是什么样子?这句话又看似中肯,不像是教人做「叛乱份子」。书的一开头,写著这么一句响亮的话:世界无比单纯,人人都能幸福。这话是很响亮,响亮到根本就是极致夸张的广告词了!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呀?
 
这本书是二位日本学者根据阿尔弗雷德.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所写的。阿德勒与佛洛伊德、荣格并列为心理学的三巨头,可见他的分量。他的学说丟出的第一颗震撼弹是:心理创伤并不存在;你的不幸,是自己「选」的。
 
我不多说了,光是这两句话,恐怕就要让很多人跳脚了。如果这不是我朋友的译作,我一定阁上书走人。我们大多数的人,谁没有一段不愿提起的伤痛?这种论点实在是太无人性了!但因著是朋友的作品,我耐著性把它读完了。
 
照着阿德勒的观点,我略为简化的解释一下,一个人因为所遭遇困难或逆境而留下创伤,是因为他缺乏改变的勇气,所以他的不幸是,是自己「选」的。并且他将会把自己往后的失败或不如意,归咎於別人所带给他的不幸。这样,如此的生活着,比改变容易多了。
 
不管你同不同意这样看似无情的论点,我们来看看书的最后是这么说的:只要存在,就有价值;工作的本质在于对他人的贡献。前后连贯起来,对我来说,颇有「谁伤自己最深,最有可以给人」的氛围。
 
第二颗震撼弹是:所有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。听起来就像是三流诈骗集团的推销话术。我才不烦恼人际关系,我烦恼钱不够用,考试考不好,找不到工作,买不起房。我还烦恼体重直线上升,健康亮红灯。最近或许有人烦恼谁会当选。要烦恼的事那么多,怎么可能只有一个人际关系?
 
是的,人的烦恼有千万种,但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说法,其根源只有一个,只要你仔细且深入的探想你烦恼问题的目的,就会发现是为了人际关系。换种简单的说法,就是为了不要让人看不起,要得到別人的认同。也就是本书的书名,是因为缺乏被讨厌的勇气。
 
扼要的说,人的烦恼在于离不开群体,却不知道该如何合适的,把个人放置在群体中成为有用的。关于人际关系,书的后面是这么说的: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于「社会意识」;倾听更大的共同体之声。对身为基督徒的我来说,这就像是「我是身体上的一个肢体」那种概念。
 
这倒不是说信仰原来就只是一种心理学或哲学。无论是心理学或哲学,原意就是在思索人与人生,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困惑,企图让人得着美好自由的人生。这些心理学或哲学,在人的层次上,的确是有价值的。但是信仰,是远超科学,是在人的层次之上的,是神圣的层次,价值是远超万有!
 
书中还有好些值得深思的论点,比如:自卑感,是一种主观的认定;课题分离;不能责骂,也不能称赞;工作狂是人生谎言;甘於平凡的勇气;人生是一连串的剎那…等等。作者希望透过这本书,帮助人走出自己的伤痛或困境,鼓励人不要单顾自己,勇於改变,珍惜当下,活出一个有义意且幸福的人生。
 
在我阅读完的那一刻,我获益不少,我满心感谢我的主,主带领我过了一个比书中所说的更好的人生。人可以告诉你,甚至说服你,你应该要有勇气,但是人无法给你。我的主可以。我们的主耶稣不是「给」我们勇气,祂乃是满带着爱和供应,亲自来「成为」我们的勇气。
 
希望你能静下心,敞开心,就在这一刻,呼求祂的名,让祂进入你里,作你的勇气,成为你的生命,供应你一切的需要!祝福你!拥有自由美好的人生!